网络泡沫,经济学人:创业企业估值飙升 网络泡沫恐膨胀

进行外部融资前估值就超过1亿美元的美国创业企业统计网络泡沫,经济学人:创业企业估值飙升 网络泡沫恐膨胀
进行外部融资前估值就超过1亿美元的美国创业企业统计
导语: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印刷版撰文称,随着创业企业的估值飙升,互联网行业有可能会再次迎来泡沫。
以下为文章全文:
估值飙升
“我无法决定我更喜欢‘戳’(poking,译注:Facebook上常用的一种问候方式)谁:是你,还是这些泡泡。”在一款全新的Facebook应用中,吹着泡泡的美国真人秀明星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说。这个创意来自美国创业企业Cameo Stars,通过该服务,Facebook用户可以借名人之口向好友表达祝福。除了丰富文化外,该公司还有可能创造巨大的财富。但是由于很多创业企业仅凭借着创业计划书就获得了很高的估值,因此悲观的人认为,这一现象有可能意味着又一个泡沫的兴起。
自2000以来,互联网和科技创业者首次能够凭借尚未完全成型的创意和一些PPT幻灯片获得风险投资。“在大量的创业企业中,很可能会有泡沫。”美国风险投资家阿兰·帕特里科夫(Alan Patricof)说,尽管他认为晚期估值中尚不存在非理性繁荣。
然而估值的确已经上涨,尤其是在最近这一轮社交数字革命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有报道称,诞生仅两年的团购网站Groupon已经拒绝了谷歌6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令业内一片哗然。今年12月,在Facebook股票的一次二级市场拍卖中,最低出价也较3个月前的类似交易高出77%。据美国法律公司Cooley统计,有很多美国创业企业在开展外部融资前,估值就超过1亿美元,而且这一数字还处于增长之中。
现状差异
如今的状况与1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有所不同。彼时被高估的是IPO(首次公开招股)发行价,而现在,尽管IPO市场正在复苏,但仍未恢复元气。相反,对于创业企业所有者而言,主要的变现方式是将公司出售给大型企业,例如思科、谷歌、Facebook甚至Groupon。与1999年的股市投资者相比,这些科技企业更不容易被蒙蔽。但是这些科技巨头如今却都拥有大量现金,所以他们更加看重能否获得“明日之星”,对估值的关注则有所降低。
由于出现了许多针对未上市创业企业的二级交易市场,使得Facebook和Twitter等企业的创始人和早期投资者无需等待IPO或并购等传统退出渠道,也能够收获大量财富。这类二级市场的定价为这些企业的估值提供了炒作空间:可供出售的股票并不多,而买方却存在大量的投机者。这些投机者通常都是外部人士,例如基金管理者和私募股权公司,他们通常并不像内部人士那样了解所投资的科技企业。
除此之外,天使投资也出现增长。所谓天使投资,指的是一些比较富有的个人或小型基金为那些规模太小,而无法吸引风险投资的企业提供的种子资本。这些天使投资人会开展多笔小规模投资(例如一次10万美元),这也被批评人士称作是“喷雾与祈祷”(spray and pray)模式。这的确从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创业企业的泡沫。有报道称,美国著名天使投资人克里斯·萨卡(Chris Sacca)已经暂停了对估值过高领域的投资。
危言耸听?
其他投资者则认为,“泡沫说”只是一种危言耸听的说法,根本无据可依。“每出现一家估值超出正常水平的企业,就对应着100家估值正常的企业。”已经投资多家著名创业企业的美国知名“超级天使”罗恩·康韦(Ron Conway)说。除此之外,很多年轻企业也能够深入到处于繁荣阶段的网络广告市场之中,而这在互联网泡沫破裂时还只是一个梦想。
美国风险投资公司Matrix Partners合伙人尼克·贝姆(Nick Beim)说,今天的企业家对于他们试图改变的行业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他们中的工程师更少,更多的是“拥有商业头脑而野心勃勃的非技术人才”,他们希望改变媒体、广告、金融服务或时尚行业。这些行业都集中于纽约,这也是为什么曼哈顿硅巷(Silicon Alley)的新兴企业数量可以与加州硅谷媲美的原因。
贝姆认为,这种行业专长意味着,从一开始就具备更明确收入模式的“社交商务”创业企业,将比那些盈利前景并不确定的社交媒体公司更易取得成功,尽管后一类企业中有很多已经拥有数百万用户(例如Twitter)。贝姆表示,在占据领导地位的社交商务企业中,Groupon、Gilt和Groupe三家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增长都快于历史上任何一家创业企业。这也是本次泡沫的不同之处。当然,每次泡沫兴起时,他们都会给出同样的说辞。(鼎宏)
Tags:  网络泡沫时代 中国网络泡沫 美国网络泡沫 网络泡沫

延伸阅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