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伯君:永不消逝的背影

昨晚11点了,中央电台的黄耀伟打电话采访,让我谈谈求伯君。
不禁感叹: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似乎已经离去,却从未离去。
那个卖掉珠海的别墅创办了金山的创业者,那个写出了让一代中国人骄傲的WPS的程序员,那个为了爱情只身从河北漂到珠海的年轻人,那个人也风流剑也多情的求大少,很多人或已忘记,很多人却永远记得。
从三个方面谈求伯君吧,在这三个方面,求伯君都是一面旗帜。
从中国软件产业来说,求伯君是一面旗帜。十五年前,是求伯君高举“民族软件产业”的大旗,挑战微软,力推WPS。那时候,中国创业型软件企业遍地开发,数不胜数,一如后来的互联网创业,大家都有一个目标,学习微软,做中国的微软,却很少有人“挑战微软”。
“挑战微软”不仅让金山获得了情绪上的支持,也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WPS后来生存艰难,不在于“前有微软”,而是“后有盗版”。
求伯君所处的时代,是如此的不同。那时候,一个款风行的软件背后,总有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天才的程序员。WPS对应求伯君,UCDO对应S鲍岳桥,王江民对应KV杀毒,豪杰解霸对应梁肇新、王志东对应中文之星、还有陈江宁、简晶、严援朝、周志农……。
对于电脑爱好者而言,这些人是英雄,应受到英雄般的膜拜。一个人开发出一款软件,能影响几乎所有电脑爱好者,这是一个新时代。那时候,很多人写程序,不为赚钱,只为那种英雄般的膜拜。求伯君们是他们的榜样。那个虔诚的膜拜英雄与技术的时代,之前,或之后,不复出现。
茨威格有本书叫《人类群星灿烂时》,描写了影响人类历史的十个瞬间,求伯君们开创的时代,可称为“软件业群星灿烂时”。
从中关村看求伯君,是求伯君们那一代人,把真正的创新精神带到了中关村。求伯君们到来之前,中关村分布着两类人,一类是城市扩展后失地的农民;一类是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大学的教师、学生。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晃到了中关村大街,赚钱!
卖电脑,或卖白菜,都是卖。“赚钱”,形成了中关村最初的繁荣。
对应于90年前,从这条街上走来的几个学生、教师、记者成立了一个党,开创了一个时代。时光荏苒,60年过去了,一群学生、教师、研究员来到了这条街上,被一个新时代裹胁。这个时代叫“一切向钱看”。
那一代企业中,有联想、四通、华旗,更多公司却早已消失无影踪。
求伯君拎着箱子,王江民拎着麻袋走到这条大街上的时候,一切都让他们新奇:倒买倒卖正盛行,汗水淋漓的脸,贪婪的目光,肮脏的数钱的手……。但他们不准备这样干,他们的行礼箱里,或是麻袋里,有一台电脑,一段程序,或者一撂五寸软盘,这是他们最值钱的资产。
“知识”可以“经济”,而且更受人尊重,这让一代创业者兴奋。从此之后,中关村从“倒爷一条街”、“骗子一条街”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没有求伯君这一代人,无从想象后来的中关村,他们把创新的基因带到了中关村,改变了中关村的方向。万润南、柳传志、冯军之后,他们是中关村的第二代,紧跟他们之后的,是王志东、张朝阳等一大批互联网创业者,创新之外,美国风投,硅谷模式让他们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中关村三代人,一脉相承,相互影响,形成了今天的中关村。
从创业的角度看求伯君,求伯君与雷军,两个男人一台戏,在中关村上演了19年。这19年,或刀光剑影,或把酒言欢,有恩情,有仇怨。当美国人研究乔布斯与沃兹尼克,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的时候,中国人也应该研究求伯君与雷军,他们的故事,更能给中国的合伙创业人以启示。
雷军离开金山三年,开辟了另一片天地。每次见面,他总是推荐YY、米聊,还有一些神秘的,尚未发布的新产品,讲的凡客、多玩、3G门户、乐淘等。但对于金山,他从未离开,金山情结,在他内心从未消解。
正因为如此,求伯君离开,雷军归来,可谓“自然不过”。
求伯君离开,却从未离开,那个永消逝的背影,将影响来者。
Tags: 

延伸阅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