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恨,苹果爱与恨

爱与恨,苹果爱与恨 5月6日,iPad2开始在中国内地销售。三里屯再次出现排队抢购现象,这一幕,已经屡屡上演,5月7日,还发生了流血冲突。苹果外籍员工殴打了据称是黄牛的顾客。排队购买自己喜欢的产品,消费者对于苹果,爱恨交加。苹果在营销和产品升级方面,是否有“阴谋”,也因而被屡屡怀疑。
饥饿的消费者
事情发生后,议论丛生。有一种声音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苹果的销售策略背后,是一场阴谋,也就是“饥饿销售”。有货,但不敞开销售,消费者有饥饿感,媒体的关注度随之上升。
当初,iPhone3GS版、iPhone4、iPad上市的时候,均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消费者一机难求,有的高价求购于黄牛。有的从境外代购,一度引起海关的打击。同样的故事一再上演,当iPhone4快要推出的时候,苹果的合作伙伴,开始清仓iPhone3GS;当iPhone4正式推出的时候,一机难求又出现了,甚至有分析认为,供应吃紧,源于屏幕原材料紧张。在得到舆论极大关注后,iPhone4突然敞开卖了,甚至可以买裸机了。于是,有消费者认为,iPhone5快要来了。
现在,iPhone5还没来,iPad2来了。而在此之前,同样曾经“紧俏”过的iPad一代,在3月份降价甩卖了。
当然,消费者没有被逼迫消费,排队购买,也是“你情我愿”。可是,消费者,尤其是中国内地的消费者,如同被玩弄于股掌之中。屡屡发生的故事,背后是否存在一个饥饿营销的“阴谋”?
苹果的粉丝对苹果亦有怨言。一位在iPhone3GS被甩卖时成为苹果用户的消费者说,刚刚拿到苹果手机,iPhone就升级换代了,而且由于是跟资费捆绑在一起购买的,想再更换iPhone成本高昂。苹果的这种快速升级,也给消费者一种饥饿感,刚刚用了半年的新产品,已经“落伍”。是跟随,还是不跟随?跟随,是否能够跟得上?
乔布斯在前行,果粉很疲惫。
廉价的生产者
iPad上有一行英文:Designed in California,Assembled in China(设计于加利福尼亚,组装于中国)。
iPad2上市后,产品明显变得轻薄,更为显著的一个变化,是价格比一代便宜了300元。
这对于平板电脑的跟进者,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苹果如何在产品升级的同时,做到价格下调?
最新一期的美国《大西洋月刊》编辑Derek Thompson在最新专栏文章中引用的数据显示,苹果之所以取得价格优势,中国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起到了关键作用。Derek Thompson称,美国2010年12月制造业、开采业、建筑业的平均时薪为32.53美元,中国工人的平均周薪为185美元。他通过数据分析认为,如果iPad2在美国生产,其会比在中国制造贵出415美元。
一个iPad2 32GB的Wifi+3G版目前售价为729美元/台,如果放在美国生产,苹果要维持同样的利润,售价要超过1100美元。
按照这样的推算,中国低廉的制造业成本,为苹果占据价格优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当然,中国制造环境,对于苹果的竞争者们也是开放的。三星、HTC、摩托罗拉、联想,携谷歌的操作系统,也频繁向苹果发起了猛攻。一旦这种进攻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相信,排队、甚至挨打购买苹果产品的现象,就不会再出现了。
爱与恨,苹果爱与恨
5月6日,三里屯苹果直营店,iPad 2首发。
爱与恨,苹果爱与恨
2011年5月7日,警察在现场,一位保安伸手表示不让拍照。当天下午,三里屯苹果店内一店员和顾客发生肢体冲突。
Tags: 

延伸阅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