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海外上市,互联网海外上市潮的引力 其实不想走

互联网海外上市,互联网海外上市潮的引力 其实不想走 历史原因成为互联网企业选择海外上市的首要因素。然而,狂热之中,我们也应该看到海外上市的不足之处,如由于国内互联网企业经验不足而可能导致的诉讼风险。
本刊记者别坤
3月30日晚间消息,奇虎360(NYSE:QIHU)在纽交所挂牌上市,首日开盘价为27美元。据此估算,其市值约为32.4亿美元,超过盛大的28.76亿美元。数据显示,截止今年4月24日,我国共有63家互联网企业在海外上市,其中以在美国上市为主,今年年内还有近十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准备去海外上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自去年8月到12月,几乎每个月都有国内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的消息传来,且市场表现惹眼,除当当网和优酷网外,9月份上市的搜房和10月份上市的蓝汛上市首日均以暴涨收盘,11月份上市的易车网虽在开盘日只是微涨,几日后股价也有上涨16%左右的表现。
与这些后起之秀相比,百度、搜狐、网易等互联网老股的表现并不逊色丝毫。根据纳斯达克市场数据,百度位居去年该市表现最佳科技公司之首,股价全年上涨150%左右,由2010年初每股40美元左右,冲至年底每股100美元左右,中国。com公司全面开花。
京东商城与凡客诚品作为人气极高的电商企业也将于海外上市,京东商城投资方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徐新曾经透露,京东商城上市计划定于2013年,“将会在企业做到非常成熟的时候”选择上市。但随即京东商城方面推翻了这一说法,称并没有所谓的时间表,上市“仅仅是水到渠成的事”,这样的说法似乎更有将上市时间提前的嫌疑。况且近期的图书价格战俨然令京东与当当网“势不两立”,为了在和当当网的竞争中占尽优势,上市显然是京东一个重要的决策选择。
曾经的卓越网副总裁、创始人之一陈年创办的电商品牌凡客诚品,从2007年成立至今不到3年时间已是名声大噪,不过这些都是靠烧钱换来的。同理,按照优酷和土豆的上市逻辑,凡客诚品也不得不上市,通过融资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不出意外的话,2011年,老虎基金旗下的京东商城、凡客诚品应该至少有一家可以实现上市。
电商之外,视频业也是另一股上市队伍。其中土豆网与迅雷在明年上市的可能性很大,56网则宣称将在两年内完成上市。土豆网作为优酷网的最主要竞争对手,两者几乎同时发起上市计划,但最终由优酷拔得头筹,成为第一家美国上市的国内视频网站。土豆与优酷目前同样处在盈利模式不清晰的尴尬位置上,上市成为资本胁迫和盈利压力下唯一的可行之法。
社交网站中的两个代表千橡互动和开心网也相继传出将在海外上市的消息。知情人士透露,千橡互动已经聘请瑞士信贷和德意志银行,帮助该公司明年上半年在纽约上市。而其主要竞争对手开心网也不甘落后,其创始人程炳皓表示公司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已经实现规模盈利,月盈利超过1000万,他还表示在未来不会太长时间内开心网一定会上市。
在上市大门外的国内互联网企业还不仅这些,婚恋网站世纪佳缘网、财经门户和讯网、新闻资讯门户网站凤凰网等等不同行业领域的互联网资产都瞄准了海外上市这一目标进发,使国内的海外上市后备队伍日益庞大。
其实不想走
相比较而言,我国在2009年底就推出了创业板,连同之前的主板和中小板却一直缺乏互联网行业的上市公司。如果说我国以前的很多互联网企业基本都在国外上市,比如百度、盛大、搜狐、新浪等,是因为国内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门槛太高,那为什么中国推出创业板后依然留不住那些优质的互联网企业呢?笔者认为应该有以下原因,以企业海外上市首选的美国为例:
首先,创业投资涉入互联网企业多数发生在企业成长的较早期或者尚未盈利的阶段,这类早期投资多数是外资创投,而国内的创投一般只投资已经有较高盈利并能很快在国内上市的企业,即使是国内领先的创投也较少投资于早期的互联网企业。由于政策不允许合资互联网企业在国内上市,历史原因成为网站奔赴海外上市的最关键因素。
其次,美国金融市场完善。美国证券市场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而且信息透明,上市门槛低,监管到位,海外上市的条件相比国内要宽松。互联网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成立的时间没有限制,盈利要求也较低,对互联网公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不少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表现不俗,起到了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国内上市条件苛刻,对公司是否盈利以及公司的成立时间都进行严格把控。国内A股的市场和美国股市相比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不可控因素过多,隐形成本过高,整个IPO耗时太长,很多企业在等待的过程中苦不堪言。
再次,投资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大多有国外背景,他们对国外的市场更加熟悉,而且国内对外资持股比例有严格限定。由于外汇管制的原因,外资创投不能方便地将盈利换汇退出,只能通过设立离岸公司、搭建红筹架构来投资,这就决定了这类企业倾向于选择在海外上市。
最后,不得不提到一个潮流的共性,即可以形成集聚效应。互联网企业在美国上市可以起到较大的广告效应,有助于树立企业的国际化形象。毕竟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证券市场,以及最完善的金融市场,在美国上市可以起到一种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且大量优质的国内外互联网企业都在美国上市,引发了投资者对中国概念互联网企业的持续热捧。
然而,狂热之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不足之处。
海外上市成本高,维护成本也高,我国企业在美国通过IPO上市的平均成本达15%(包括请律师、投行、审批机构、会计事务所等),而且每年还有一笔不菲的年费(国内无年费)及上市维护费。因此,收益与付出不成比例将导致巨大的市场压力。同时企业还要合理进行估价,估价过高容易导致发行失败。事实上,投行经常看走眼。
此外由于投资文化差异,国外在政策上非常注重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这就使得中国互联网企业面临着上市后的监管责任与法律风险。海外证券市场有着比我国内地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并且法律及其执行机制较为完善。除了证券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督外,还有来自投资者、中介专业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的积极监督机制,如集体诉讼。
内地企业由于不熟悉海外证券市场的制度规则,在操作中时有信息披露上的漏洞,因而极易遭遇诉讼的困扰。从财务方面讲,纳斯达克市场要求上市公司有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透明的财务制度,对海外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习惯于在国内运作的公司来说,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所积累的经验必然不甚完备,赴海外上市后如不相应地迅速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公司运作,财务风险就会如期而至。
Tags: 

延伸阅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