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字节对齐:C编译器字节对齐方法

在C语言中,结构是一种复合数据类型,其构成元素既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如int、long、float等)的变量,也可以是一些复合数据类型(如数组、结构、联合等)的数据单元。在结构中,编译器为结构的每个成员按其自然对界(alignment)条件分配空间。各个成员按照它们被声明的顺序在内存中顺序存储,第一个成员的地址和整个结构的地址相同。

例如,下面的结构各成员空间分配情况:
structtest
{
charx1;
shortx2;
floatx3;
charx4;
};
结构的第一个成员x1,其偏移地址为0,占据了第1个字节。第二个成员x2为short类型,其起始地址必须2字节对界,因此,编译器在x2和x1之间填充了一个空字节。结构的第三个成员x3和第四个成员x4恰好落在其自然对界地址上,在它们前面不需要额外的填充字节。在test结构中,成员x3要求4字节对界,是该结构所有成员中要求的最大对界单元,因而test结构的自然对界条件为4字节,编译器在成员x4后面填充了3个空字节。整个结构所占据空间为12字节。更改C编译器的缺省字节对齐方式
在缺省情况下,C编译器为每一个变量或是数据单元按其自然对界条件分配空间。一般地,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改变缺省的对界条件:
  ·使用伪指令#pragmapack(n),C编译器将按照n个字节对齐。
·使用伪指令#pragmapack(),取消自定义字节对齐方式。

另外,还有如下的一种方式:
·__attribute((aligned(n))),让所作用的结构成员对齐在n字节自然边界上。如果结构中有成员的长度大于n,则按照最大成员的长度来对齐。
·__attribute__((packed)),取消结构在编译过程中的优化对齐,按照实际占用字节数进行对齐。

以上的n=1,2,4,8,16...第一种方式较为常见。

应用实例

  在网络协议编程中,经常会处理不同协议的数据报文。一种方法是通过指针偏移的方法来得到各种信息,但这样做不仅编程复杂,而且一旦协议有变化,程序修改起来也比较麻烦。在了解了编译器对结构空间的分配原则之后,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定义自己的协议结构,通过访问结构的成员来获取各种信息。这样做,不仅简化了编程,而且即使协议发生变化,我们也只需修改协议结构的定义即可,其它程序无需修改,省时省力。下面以TCP协议首部为例,说明如何定义协议结构。其协议结构定义如下:

#pragmapack(1)//按照1字节方式进行对齐
structTCPHEADER
{
shortSrcPort;//16位源端口号
shortDstPort;//16位目的端口号
intSerialNo;//32位序列号
intAckNo;//32位确认号
unsignedcharHaderLen:4;//4位首部长度
unsignedcharReserved1:4;//保留6位中的4位 [Page]
unsignedcharReserved2:2;//保留6位中的2位
unsignedcharURG:1;
unsignedcharACK:1;
unsignedcharPSH:1;
unsignedcharRST:1;
unsignedcharSYN:1;
unsignedcharFIN:1;
shortWindowSize;//16位窗口大小
shortTcpChkSum;//16位TCP检验和
shortUrgentPointer;//16位紧急指针
};
#pragmapack()//取消1字节对齐方式
Tags:  结构体字节对齐 vc字节对齐 字节对齐 c语言字节对齐

延伸阅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